近年來,盱眙農商銀行認真貫徹省聯社關于推進網點轉型工作的決策部署,牢記金融為民使命,圍繞“智能化、輕型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四化”目標,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促進“形轉”與“神轉”有機結合,推動網點轉型展新顏。
突出全域覆蓋,把服務的優勢彰顯出來。一是在“瘦身”中實現精準定位。從存貸款規模、客戶數量、賬戶數量、服務區域、人口集中度和業務類型占比等多維度,對營業網點進行綜合分析、科學分類。截至2021年年末,全行34家營業網點已全部完成轉型,其中旗艦型網點1個、綜合型網點19個、零售型網點11個、智能型網點3個,網點分布更趨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二是在“創新”中填補服務空白。2021年7月以來,先后在黃花塘鎮張洪社區等多個社區設立“都梁驛站”,通過開辟“金融服務、便民服務、積分禮品兌換、‘E路有我’農特產品展示”四大功能服務區,實現盱眙縣農村社區金融第一家配置健康咨詢點,第一家設立積分禮品兌換點等多個第一,有效彌補邊緣村的服務空白。三是在提質中打通“最后一米”。實施“一提一降一補”三個一工程,將業務量多、服務水平高、服務態度好的服務點打造成綜合服務點;對存量中低效能、低業務的支付點進行清退;對缺乏普惠金融服務點的行政村進行新增,目前金融服務點已發展至87戶,建設達標率達100%。
提標網點改造,將服務的環境顯露出來。一是積極打造星級網點。結合“135”改造,按照客戶分流動線,改進網點功能布局,參照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標準,完善服務設施,規范服務流程,亮化廳堂環境。積極開展星級網點創建工作,目前,該行已成功創建中銀協文明規范服務四星級網點1家、省銀協普惠金融五星級網點6家、三星級網點1家,全市文明規范服務示范網點3家。二是有力建設特色支行。結合網點服務群體及所在轄區特色,開展個性化網點建設,在拓寬廳堂服務半徑的同時不斷提升了客戶體驗。目前已打造黨建特色支行、夕陽紅特色支行、巾幗特色支行等三個特色支行,其中該行營業部2021年度被省聯社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三是不斷完善適老服務。在網點廳堂內開設“愛心窗口”,提供老花鏡、拐杖、輪椅等便民設施,并安排專人幫助老年客戶使用自助智能設備,優先為老年客戶服務,使老年客戶群體“看得清、用得來、完得成”,2家網點被評為“淮安市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適老網點”。
聚焦廳堂營銷,讓服務的效能激發出來。一是優化崗位設置。堅持人才隊伍建設與網點轉型發展相匹配,根據網點轉型規劃,有效壓降高柜柜臺數量,增加客戶經理、低柜柜員等直接面對客戶的崗位,推動員工由業務知識單一型轉變為復合型營銷人才,充分挖掘和釋放每位員工的營銷潛能。截至目前,全行營業網點柜員人數較2019年初的133人減少了49人,有效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二是完善智能設備。根據網點服務范圍、客戶群體類型,統籌規劃和配備STM等智能機具。目前全行廳堂智能機具累計共配置216臺,平均每個網點配備6臺機具。其中STM累計辦理業務221.49萬筆,通過便攜式STM辦理業務64430筆,非現轉化率達到83.14%,現金轉化率37.86%,有效分流了柜面業務量,降低了客戶排隊等待時間。三是造濃營銷氛圍。加強精細化、差異化、等級化考核管理,組織各網點開展廳堂營銷競賽,營銷業績納入績效考核系統,定期通報、按月兌現,形成了比學趕超、你追我趕的營銷氛圍,充分體現績效掛鉤、正向激勵、考核到人。同時,優化服務營銷全流程,采取“誰受理、誰處理”的綜合柜員制模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高效率、無需二次排隊的貴賓服務,打造廳堂內、外一體化營銷服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