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信社考試金融類模擬試卷
(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D 2.B 3.C 4.B 5.A 6.C 7.B 8.B 9.B 10.C
11.B 12.D 13.C 14.A 15.B 16.B 17.B 18.D 19.A 20.A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CE 2.ABC 3.BD 4.ABCD 5.CDE
6.ABCDE 7.ACD 8.CDE 9.BE 10.BDE
三、簡答題(每題8分,共16分)
1.(1)支付結算類業務是指由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因債權債務關系引起的與貨幣支付、資金劃撥有關的收費業務。結算業務借助的主要結算工具包括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和支票。 結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結算方式和異地結算方式。其他支付結算業務,包括利用現代支付系統實現的資金劃撥、清算,利用銀行內外部網絡實現的轉賬等業務。
(2)代理類中間業務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托、代為辦理客戶指定的經濟事務、提供金融服務并收取一定費用的業務,包括代理政策性銀行業務、代理中國人民銀行業務、代理商業銀行業務、代收代付業務、代理證券業務、代理保險業務、代理其他銀行銀行卡收單業務等。
(3)交易類中間業務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風險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主要包括金融衍生業務。
(4)投資銀行業務主要包括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并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
(5)基金托管業務是指有托管資格的商業銀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資產,為所托管的基金辦理基金資金清算款項劃撥、會計核算、基金估值、監督管理人投資運作。
(6)咨詢顧問類業務指商業銀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譽等方面的優勢,收集和整理有關信息,并通過對這些信息以及銀行和客戶資金運動的記錄和分析,并形成系統的資料和方案,提供給客戶,以滿足其業務經營管理或發展的需要的服務活動。
2. 所謂金融監管原則,即在政府
金融監管機構以及金融機構內部監管機構的金融監管活動中,始終應當遵循的價值追求和最低行為準則。金融監管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依法監管原則又稱合法性原則,是指金融監管必須依據法律、法規進行。監管的主體、監管的職責權限、監管措施等均由金融監管法規法和相關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監管活動均應依法進行。
(2)公開、公正原則;監管活動應最大限度地提高透明度。同時,監管當局應公正執法、平等對待所有金融市場參與者,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
(3)效率原則是指金融監管應當提高金融體系的整體效率,不得壓制金融創新與金融競爭。同時,金融監管當局合理配置和利用監管資源以降低成本,減少社會支出,從而節約社會公共資源。
(4)監管主體獨立性原則;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從事管理監督管理工作的人員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受法律保護,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干涉。
(5)協調性原則;監管主體之間職責分明、分工合理、相互配合。這樣可以節約監管成本,提高監管的效率。
四、分析題
要點:1.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可表達為:二者緊密聯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體來說,經濟發展對金融起決定作用,金融則居從屬地位,不能凌駕于經濟發展之上;金融在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影響和副作用。 2.經濟發展對金融的決定性作用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并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二是商品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對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決定了金融發展的結構、階段和層次。3.金融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通過金融運作的特點、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機構的運作以及金融業自身的產值增長這四條途徑來實現的。4.在經濟發展中,金融可能出現的不良影響表現在因金融總量失控出現信用膨脹導致社會總供求失衡;因金融運作不善使風險加大,一旦風險失控將導致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危機;因信用過度膨脹而產生金融泡沫,膨脹虛擬資本、刺激過度投機、破壞經濟發展三個方面上。5.正確認識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充分重視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積極防范金融對經濟的不良影響。擺正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應有位置,使金融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獲得自身的健康成長,從而最大限度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五、計算題
M=PQ/V=11×140 000÷4=385000